在《红楼梦》中,有这样一段情节:紫鹃要去捡风筝,黛玉却说“知道是谁放晦气的,快掉出去罢”。
原来,在古代,风筝还是人们辟邪求福的平安符。古代的生产力低下,医疗卫生和科技条件都比较落后,人们没有能力抵御疾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,便将希望寄托于鬼神,因而有了清明节用风筝“放晦气”的说法。
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,然后放上天去,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,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“晦气”交上好运,达到“消灾法难”的目的。由于清明这天放风筝是放晦气,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,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,让它飞走。同时,别人放掉的风筝也被认为是忌讳,不能拾来重放,以免染上“晦气”。
用现代的眼光来看“放晦气”的说法,也可以找到一些科学的依据。冬春交际正是万物复苏之际,病菌也活跃起来,而人们的身体还没有从冬天的沉寂中完全苏醒,很容易给病菌可趁之机。放风筝作为一项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,则可以帮助人们得到适当的锻炼,尽快适应春天的坏境、强身健体,提高了抵御疾病的能力,因此,用风筝来“放晦气”的说法也不无道理。
古往今来,风筝经历了两年多年的传承和发展,也寄托着古人“放晦气”的期许,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版权所有©:潍坊工美风筝集团--潍坊工美风筝协会 鲁ICP备15031105号-6 网站地图Sitemap
地 址:潍坊市向阳路卧龙街潍坊工美大厦
电 话:0536-8328066 / 8321678 手 机:13853633869